不止体育:为何英式教育如此看重体育?

常有家长不解,在英式教育里,体育的比重可以和学术一样?

本篇文章,英通将为大家解答。

Learning to win and lose; to lead and be led; to push oneself to, and perhaps beyond, one’s perceived limits; to think as part of a team; to know when to strive for more and when to acknowledge defeat – these are all part of learning to be human

学会赢、也学会输。

学会领导,也学会服从。

学会超越自己的极限,也学会作为团队一员进行思考。

知道应当何时争取更多,而何时承认失败。

这些,都是成为一个“人”必不可缺的部分。

(伊顿公学的体育理念)


英国几大公学极其重视体育:设施多、项目种类繁多、锻炼频繁。一般而言孩子每周的体育锻炼时间不低于 6小时, 且每周至少要有 3 个下午参加体育活动。

拿伊顿举例,设8项体育必修课和27项体育选修课,每周的体育课课时达到23个小时。

其实,几乎所有的英国私校都极其重视体育。

这一传统从19世纪开始,针对当时贵族学校纪律松弛的弊病,阿诺德教士在拉格比公学(Rugby College)领导了教育改革,其中一大措施中便是加强学生体育锻炼、倡导学校体育竞赛,也因其效果出众,几大公学纷纷效仿。

体育教育意义不仅仅只是强身健体,而是从“全人教育”的维度着眼,塑造完整人格、身心平衡地追求自我。

终生技能与人格塑造

在英国的职业招聘中,如果简历的“other interersts"里显示参加过team sports,招聘官也会另眼相看。

原因在于,一项团体运动包含了太多职场所需的技能组成!

一个出色的运动员必须学会思考这些问题:如何理解规则?如何设置目标?如何与他人协作?甚至如何慢慢训练团队?

不乏可见一些优秀的领导人曾有过运动员经历: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主席拉加德(Christine Lagarde)曾是法国国家花样游泳队的队员;韩国首富李健熙,担任三星集团主席之前,也担任过业余摔跤协会会长。

体育里,也暗含着社会所需要的软技能(Soft Skill):毅力、恒心、不畏难、竞争精神

日复一日的训练,足以打磨孩子的毅力。另外,参与比赛也是对“韧性”宝贵的训练机会——在失利的时候,如何调整心态?如何保持冷静完成下半场?

这些在赛场上习得的心理素质,在孩子将来面对世界时无疑会成为锦囊。

认知与社交能力

全人教育的“全”,是将教育目的视为培育一个完整的个体,在智识、情感感知、技能、体能等领域综合发展,而他们之间其实是相互作用、缺一不可。

大量文献足以说明,除了锻炼体魄之外,体育对于孩子的认知发展作用巨大。有学者从脑科学的角度,得出运动对提高儿童青少年的脑细胞活性、改善大脑结构,从而提高注意力、改善认知功能、缓解压力等方面有巨大作用。青少年需每天累积至少60 min、每次持续20~30 min、每周≥3 d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。

此外,体育活动中大量交流、分享和理解,能够鼓励社会意识发展,并促进情感发展,让孩子培养自信、自我意识和动力

曾有家长咨询:学什么运动,可以快速地融入英国中学?马术还是击剑?


答案是:足球!我们有一个小学员,才加入中学时连进三球,在中学成为hactrick“一战成名”!(点击查看Yiming的故事

原因很简单:群体运动的时候,孩子们在规则之内,为自己的团体卯足劲比拼,赛场无国籍、无种族、无语言!